2021-07-29
浏览量 : 1457
画静物素描是画家进一步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环节,我们身边的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画静物素描的对象。面对一组复杂的物体,我们应该如何观察它们,如何入手,如何通过素描来表现它们?下面就跟随广州美术高考培训画室刘老师一起来看看吧。
1、正确的观察方法
当一组静物存在时,物体的结构、明暗、色调、空间、层次等。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、被通过、而相互对照。绘画中最直接、最重要的感受,就是客观地、主观地认识和掌握形式。最常见的方法是比较。
绘画的过程是一个比较的过程,只有通过比较分析才能判断。通过不断的对比,可以准确判断静物的关系及其微妙的关系。判断物体的基本物理建模特征,纹理感知、明暗关系(明暗对比、明暗对比,明暗对比、灰灰对比、灰暗对比、明暗对比),判断主次、强弱透视,前后透视变化。通过比较找出你画的物体之间的基本关系。
2、从何入手
无论画什么,画前都要仔细观察、对比,多角度感受,选择自己觉得最适合画的角度。用透视法、构图法则、定位,画大轮廓。画大轮廓构图时,要遵循由大到小、由外到内、的原则,根据自己的感受直接把握画面。
3、素描的表达方式
线条和明暗是素描的一种语言,一种造型方法。线块、明暗分界线,其实都是为了分析理解我们学画中的物体而分解出来的抽象概念。色调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形状、车身、空间质感等等。
物体的形态是真实的,在空间中占的状态是不变的。而块面、明暗、明暗边界会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。物体外观上光影的变化是基于其内部结构的转折,实际上是其形态的转折变化。
画画的时候要全方位的看某个部分,不要孤立,把握大的关系,从整体出发。不仅需要创建一个大空间、还需要显示对象及其不同纹理之间的空间关系。在描绘过程中,要注意物体最暗部分和最亮部分的层次关系,也要注意同一物体在光线作用下明暗强弱的过渡。
在这个过程中,画家要时刻检查自己的画面,比较物体之间的透视是否正确,自己的空间感处理是否可靠;后面的物体是否向前跑,前面的物体是否陷在其他物体或背景中。不要盲目的画,运用线条和明暗的关系来贴切的表达形体,根据质感和身体的不同,有意识的用线条和明暗来表达。
任何物体在空间中都有这样的顺序:亮部高光亮部中间色调阴影反射光。无论形状如何复杂变化,其色调变化的运动都将继续。所有细节都必须与更大的运动保持一致。再精彩的细节,也破坏了造型,毫无用处。画家必须经常停下来,站在远处观察,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篡夺主人的角色。
4、不同质感
静物画中有各种纹理,如金属、竹子、玻璃、陶瓷、棉麻、天鹅绒等。这些物体给人不同的感觉,如硬度、柔软度、光滑度、透明度、细腻度、粗糙度等。不同纹理的物体有不同的表现方式。物体的不同形状和表面粗糙度是形成不同纹理的重要因素。
仔细看物体的外观,对比不同纹理的物体,很容易看出各种物体的反光程度有明显的差异:粗糙的物体反光较弱,深色的物体吸收较多的光,反射较少的光,而浅色的物体吸收较少的光,反射较多的光。注意观察比较这种差异,就可以掌握不同纹理的表现。
5、不要忽视主观因素
在静物写生中,必须遵循客观对象的基本形态,但也不能忽视主观因素在写生过程中的作用。我们是表达而不是再现,所以在绘画的时候一定要注入个人的情感,主观因素在这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通过情感色彩来观察和表达物体,当然在这个过程中,主观因素离不开对物体的依赖,没有客观因素就没有主观因素。
好的素描静物应该有鲜明的感觉,这样人们才能记住它。要有大的关系和合理的对比,局部处理要饱满简单,画面会缺少内容;如果太复杂太平均,就会显得琐碎凌乱。只有安排好各自的空间位置,加深、简化,送人,画面才能轻松饱满。
同时,我们也要记住一个很重要的点: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,它不是死的,它是有情感的,只有注入情感,你的画才能有生命、有活力。
今天广州美术高考培训画室刘老师的分享就到这里,如果大家还想学习更多关于素描的小技巧,可以来看一下这篇文章:横构图和竖构图那种跟容易在联考中拿高分?